最近去香港旅游了一趟,想着反正来都来了,要不顺便办个香港银行卡吧。于是就有了本篇分享。

这次我开了三家香港银行的账户,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众安银行(ZA Bank)以及恒生银行。简单分享一下我办这些卡的经过以及遇到的问题。

中国银行(香港)

前期调研

  1. 比较各银行汇款手续费时发现,中国银行到中银香港可以走中银快汇,可以免除手续费、电报费等一系列汇款费用。其他包括工行、招行在内的银行内地到香港都不能全免,或是至少需要资产达标。
  2. 中银香港存10000HKD可以免除账户管理费(自在理财)
  3. 就在访港的前几天,中银香港APP推出了内地访客的手机开户业务,看上去不用亲自前往银行排队了。

看上去挺美好,那当然是要开一个了。

开户经历

一到香港,我便开始张罗中银香港的开户事宜。

人在香港的话,中银香港的手机开户流程并不困难,只需要按照他规定的流程上传身份证、港澳通行证、移民局的出境记录就可以走完开户流程。

走完开户流程就能拿到一个港币账户一个外币账户。同时会收到邮件通知中银卡将不日寄出。

但是刚开完户你会发现,二维码收款不可用、从券商发起转数快入金不能用,以及从中银香港发起中银快汇不能用。我当时拿着一个余额为0的账户无法验证开户成功与否,一度以为开户开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银香港才刚支持内地开户,App的机器人客服甚至人工客服都并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解释。虽然事后意识到其实开户过程中APP有给出一些提示,但是除了这些提示外没有任何交叉验证的地方,让人确实有点慌。

于是下一个工作日一早我又前往最近的银行,和开户大军一起排队咨询。银行的经理从办公室翻出一沓内部材料,指着一个表格告诉我汇款功能要T+4才能开启……行吧,那先等等吧。

快离港时发现手里还有部分现金没有花完,想着还是存起来以免来回换汇损失汇率,顺便验证一下账户到底能不能用。于是我通过ATM向账户无卡存入了100港币,并尝试发起转数快把这100元转到其他银行的本人账户,发现竟然成功了,提示通过设置可以开启每天1万港元的小额转账额度。确认了至少转数快转出可以成功,我胆子大起来,翌日从内地中行发起中银快汇,并于24小时内成功汇款到账。

又过了两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告知我中银卡申请已完成,第三方转账功能开启并限额21万港元。遂登录App检查发现从中银香港侧可以发起中银快汇了。但是二维码收款以及从券商App发起转数快入金仍然提示需要去分行预留本人签名信息,有相关需要的朋友可能最好还是亲临分行开户。

众安银行

前期调研

  1. ZA Bank、Livi Bank 等银行是互联网银行,内地访客可以完全线上开户,比较方便
  2. 这些互联网银行也能免除账户的各类账户管理费、手续费

因此我也从这些互联网银行中选了一家作为保底。

开户经历

ZA Bank的开户就是顺着提交资料就完事了。提交的材料和中银香港线上开户是基本一致的,区别在于ZA Bank APP体验上要更丝滑一些。提交完材料会提示要审核4个工作日,不像中银香港,这期间账户功能完全不可用,也不会给你户号。审核完成后才拿到了户号。

测试发现众安银行的基本功能,比如转数快、Visa扣帐卡以及投资基金等功能也都是有的,APP体验上比传统银行强不少,但是相比一些传统大银行,从香港外向众安银行汇款要过中转行、从众安银行汇出香港要走Wise(手续费++),生态也会更差(比如无法绑定Paypal、AlipayHK进行余额提现等操作、没有能存钱的ATM机和柜台等等)。

恒生银行

前期调研

  1. 恒生银行的普通账户免账户管理费

  2. 恒生银行的恒生就是恒生指数的恒生,历史悠久,是汇丰集团旗下的银行,迥异于内地的银行系统

  3. 恒生银行线上预约看起来有比较强的可预期性

  4. 达标用户内地、香港转账也能免除手续费

看上去稳,于是提交了线上预约申请,随后恒生银行通过电邮发送了开户资料说明

开户经历

去香港前照着开户资料说明准备各种材料。个人证件啥的就是常规那些证件。但是去香港之前,地址证明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让我感到费尽周折。

那些常见的地址证明,比如水电单、银行月结单因为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越来越流行,已经相当难获得看上去正式的纸质版甚至是可打印的电子版了。于是我做了这些尝试:

  1. 找招商银行发送信用卡月账单纸质邮件–寄丢了
  2. 打印了一份房产证明
  3. 申请了一份电子版的信用卡账单,并打印
  4. 申请了燃气公司的电子发票并打印

最后到手的“地址证明”看上去每一个好像都和开户资料说明的地址证明有点匹配,但是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房产证明不是标准意义的地址证明;网上有说这种电子邮件补发的账单被拒,得要去银行现场打印带有电子章的那种,但是我来不及办了;燃气公司的发票也并不是月结单。

去之前保险起见又去打印了一份工作证明。不曾想这个证明真的可以派上用场。

到了香港以后按照预约的时间跑去预约的银行。由于是内地的节假日,虽然有预约,但人实在太多,银行还是没能按时开始办理开户,比预约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

感觉传统香港银行给予了一线经理非常高的权限。其实地址证明能不能用主要还是他说了算。我遇到的这位经理很轻松就认可了我打印的信用卡电子账单。鉴于这个地址证明的解释权貌似在于一线经理和主管,应该有一定谈判空间(代价可能是你要能现场存更多钱或者买更多理财产品)。

虽然没有挑战我的地址证明,但银行经理挑战了我的年龄、开户理由以及能当即存入的现金的充裕程度,认为相比给我开户承担账户被滥用的风险和我能为银行提供的利益不相当,一度要拒绝我的开户请求。后来是看到了我知名公司的工作证明,重新评估了我的个人经济能力以及投资意愿,才松口说可以走网上开户流程。感觉恒生银行还是挺挑客户的,至少我去到的这家分行挺挑的。

而且虽然我预约的是开立免费的普通账户,但是银行还是给我默认开了优越理财账户,过了免费的6个月以后需要自己电话降级才能完全免费。

我的提款卡现场就交给我了,省去了线上开户等待寄卡的痛苦和焦虑。

尾声

作为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我也谈不了啥高见。文末就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感触。

在香港银行,特别是恒生银行能体会到香港的一些本地银行的运营思路确实还是和内地有非常大的差别。整体来说,香港本地的银行机构好像赋予了一线员工更多的权限,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客户,通过社会关系拓展客户,通过更多的交叉决策来保证合规以及决策符合银行利益,而不是依赖相对一刀切的机械规则;银行业务从储蓄到理财再到保险、股票,多而全(虽然可能并不见得所有业务都很专业很好用)。

个人感觉在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下,香港的银行业整体还是健康有序的。就是和银行接触的过程当中信息差还是挺多的,不知道是否是银行有意为之还是没来得及或没有人力做足信息公开。

如果你是为了做办卡攻略看到的本文,也希望你能办到你需要的卡。